摘要
发表在UEG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患有炎症性肠病(IBD)的年轻患者比普通人群患可导致住院治疗或永久性器官损伤的病毒感染的可能性高出5倍。
发表在UEG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患有炎症性肠病(IBD)的年轻患者发生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群的五倍,病毒感染可导致住院治疗或永久性器官损伤。

该研究发现,临床上有活性的IBD和硫嘌呤(一种免疫调节剂,用于治疗估计60%的IBD患者)是感染的主要驱动因素。尽管18至35岁的年轻患者感染的风险最高,但在所有年龄段的IBD患者中,严重病毒感染的发生率均增加了三倍。
该研究还发现了硫嘌呤的使用与一些有害感染之间的联系。虽然没有接受治疗的IBD患者的风险水平与一般人群相似,但使用免疫调节剂治疗的患者发生SVI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六倍。
IBD患者最常见的SVIs被确认为eb病毒(EBV),它与一系列疾病相关,如腺热和霍奇金淋巴瘤,以及巨细胞病毒(CMV),一种会对胎儿造成危险的感染。
硫嘌呤的使用与ebv诱导的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也有相关性,HLH是一种与高死亡率相关的侵袭性疾病。由于三分之一的患者由于副作用而停止使用硫嘌呤,这些新的发现强调了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来处理IBD的必要性。
来自圣安东尼医院消化内科的首席研究员Laurent Beaugerie教授评论道:“临床医生需要意识到,在IBD患者中,SVI的风险显著增加,而这在以前是不清楚的。
年轻的IBD患者最易发生SVIs,因为他们以前接触过EBV或CMV等病毒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它们会产生一种不太有效的免疫反应。他们服用的免疫抑制药物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他们患病的风险。”
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在内的IBD病例数自1990年以来显著增加,从全球360万例增加到2017年的680多万例。针对IBD日益沉重的负担,Beaugerie教授补充道:“目前,IBD药物和SVIs之间的关系尤其令人担忧,因为伴随疾病而来的严重并发症是IBD管理的主要成本。IBD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流行只会进一步增加医疗结构的压力。”
新的治疗途径,如克罗恩病的营养疗法和粪便微生物菌群移植(FMT),虽然没有证据表明与SVI风险增加有关,但可能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诸如此类的治疗可以改变治疗过程,并给患者带来显著的好处。
这项研究重新阐明了IBD药物与SVI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强调需要对该领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资助,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如果要使IBD患者的SVI风险更接近于普通人群,那么对有希望的新治疗方法的研究应该成为下一步的行动。
来源:Medindia
此文系悬壶济世网原创整理,没有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