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红外光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研究结果发表在《生物医学光学杂志》上。
红外光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研究结果发表在《生物医学光学杂志》上。

伯明翰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一种利用红外光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方法可以提供一种客观的方法来诊断疾病并监测治疗效果。
这种快速、无创的技术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早地诊断疾病,并评估所选择的治疗方法如何有效地控制疾病的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身体的免疫系统攻击关节内膜,导致疼痛的炎症和肿胀。在英国,大约有50万人患有此病,目前的诊断依赖于风湿病顾问医生的体检、血液检测以及x光或超声波扫描。分析这些可能很耗时,但也很主观,需要训练有素的员工。
新技术,由一个团队在伯明翰大学的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卫生技术研究所和风湿病专家NIHR伯明翰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结合了三维数字成像和红外光谱来创建一个三维图像的内容在一个病人的血手,可以用来产生一个客观、量化的评估。
患者将一只手放入扫描仪,扫描仪首先创建一只手的三维模型,测量其大小和轮廓。下一步,红外线光束依次通过每个手指,并测量通过手指发出的光量。由于含氧和脱氧的血液吸收光线的方式不同,利用红外成像来计算风湿性关节炎的预警信号是可能的,比如缺氧——血液含氧量降低——血液含量增加,这是炎症的一种迹象。
该研究的负责人哈米德•德哈尼教授解释说:“我们知道,及早诊断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非常重要,因为早期治疗能带来更好的长期效果。”
“我们开发的系统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客观的方法来检测这种疾病,并可能对其进展程度进行分级。我们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使临床医生能够更早地诊断出这种疾病,并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一项试点研究中,研究小组检查了21名风湿病患者的144个关节,能够准确地检测到发炎的关节,结果与超声和临床检查的诊断结果非常吻合。研究结果发表在《生物医学光学杂志》上。
来源:Medindia
此文系悬壶济世网原创整理,没有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