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济世网 > 风湿免疫科 > 详细内容

笔记: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

摘要

‍ ‍  ‍  ‍  ‍  ‍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IMNM)是2004年欧洲神经肌肉疾病中心(ENMC)提出的一类特发性炎性肌病,根据其独特的临床表现+病理标准,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包涵体肌炎和非特异性肌炎组成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IM)。

        1.概述

        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IMNM)是2004年欧洲神经肌肉疾病中心(ENMC)提出的一类特发性炎性肌病,根据其独特的临床表现+病理标准,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包涵体肌炎和非特异性肌炎组成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IM)。

        2.发病机制

        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IMNM)又包括坏死性自身免疫性肌病(NAM)和获得性坏死性肌病,其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异常、非免疫机制等,IMNM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考虑与特异的自身抗体有关,抗SRP和抗HMGCR抗体体外阻止myoblast融合,减少myotube生成,抗SRP和抗HMGCR抗体增加ROS和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产生,从而导致本病,抗SRP和抗HMGCR抗体阳性患者肌活检肌细胞萎缩因子显着升高。

        3.临床表现

        IMNM患者常见于成年人,以女性多见,亦可见于儿童,主要表现为亚急性起病的近端肌无力,下肢无力大于上肢无力;颈部肌无力和吞咽困难,表现为头下垂和躯干弯曲(驼背);部分患者可出现远端肌无力,表现为足背屈肌和指伸肌无力;肌酸肌酶持续显着升高(数千至数万),肌无力逐渐进展,病和可数月至十余年,可合并内脏受累如肺间质病变,但一般较轻,也可合并肿瘤。

        4.实验室检查

        IMNM在影像学(MRI)上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早期表现为炎症浸润,STIR序列高信号提示组织水肿,臀大肌和股四头肌后方肌群受累易见,晚期结缔组织增生,T1序列提示脂肪替代。2016年ENMC关于IMNM病理诊断标准专家一致意见:(1)肌束内散在分布的坏死肌纤维;(2)病理上可见坏死、吞噬、肌细胞再生等各阶段;(3)“吞噬细胞为主的炎症”或者“少炎症”;(4)MHC-I类分子要未坏死或再生的肌细胞膜上表达;(5)肌细胞膜上MAC补丁样沉积;(6)可能伴肌内膜的纤维化和毛细血管扩张。其中1-3条是主要特征,4-6条是其他特征。

        5.预后

        与他汀暴露相关的抗HMGCR-IMNM治疗效果较无他汀暴露史的抗HMGCR-IMNM治疗效果好,预后好。抗SRP抗体阳性的IMNM易复发,治疗困难。常规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对IMNM疗效差,IVIG可能有效,难治性IMNM可联合RTX或TCZ。

分享: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有强烈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