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项新的医学研究表明,如果你是一个内向的人,强迫自己成为一个外向的人。你会更快乐。这是第一个要求人们长时间表现得像外向者的研究的建议。
一项新的医学研究表明,如果你是一个内向的人,强迫自己成为一个外向的人, 你会更快乐。

这是第一个要求人们长时间表现得像外向者的研究的建议。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123名参与者被要求——在某些情况下——通过扮演外向者的角色,挑战他们参与的意愿的边界。在另一个星期,同样的一组被要求表现得像内向的人。
外向性的好处以前也有过报道,包括那些“强迫外向性”,但通常只是短暂的间隔。在一项研究中,乘火车的人被要求与陌生人交谈;对照组被要求保持沉默。谈话者报告了一个更积极的经历。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研究人员Sonja Lyubomirsky想要扩展这种假外向性,看看它是否会带来更好的幸福感。
“研究结果表明,改变一个人的社会行为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而外向的行为方式可以提高幸福感,”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心理学家柳博米尔斯基(Lyubomirsky)说。心理学家更喜欢“外向的人”而不是更常用的“外向的人”,因为“外向的人”在学术界有着悠久的历史,而“extra”在拉丁语中是“外部的”的意思。
这项研究最初面临的挑战是假设外向性——在美国文化中作为一种被奖励的特质——是最好的。许多与外向相关的形容词比那些与内向相关的形容词更讨人喜欢。大多数人宁愿与“动态”这样的词联系在一起,也不愿与“孤僻”这样的词联系在一起。
所以柳博米尔斯基的团队选择了最中立的措辞。外向性的形容词有“健谈的”、“武断的”和“自发的”;对于内向,“故意的”、“安静的”和“保守的”。
接下来,研究人员告诉参与者——包括Act Introvert组和Act Extravert组——之前的研究发现,每种行为都对大学生有益。
最后,参与者被告知要走出去,要尽可能地健谈、自信和自然。后来,同样的一组被告知要谨慎、安静、矜持,反之亦然。研究人员每周三次通过电子邮件提醒参与者注意他们的行为变化。
根据所有的幸福指数,参与者在外向周后的幸福指数更高,而在内向周后的幸福指数更低。有趣的是,假外向者并没有感到不适或不良反应。
Lyubomirsky说:“研究表明,通过控制外向性行为可以显著提高幸福感。”“在长达一周的时间里,操纵与性格相关的行为可能比之前想象的要容易,而且效果可能惊人地强大。”
研究人员表示,未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实验可能会改变一些变量。参与者都是大学生,在改变习惯方面通常更具可塑性。此外,柳博米尔斯基说,“假装”外向的影响可能会在较长时间的研究后显现出来。
来源:Medindia
此文系悬壶济世网原创整理,没有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