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暴露于环境污染和患神经精神疾病的高风险之间有显著的联系。
暴露于环境污染与罹患神经精神疾病的高风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联系。

这项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PLoS Biology)杂志上的研究分析了美国和丹麦的大量人口数据,发现两国的空气质量差与双相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症的发病率增加有关。
本研究的第一作者、计算生物学家Atif Khan博士说:“我们在美国和丹麦的研究表明,生活在污染地区,特别是在生命早期,是精神疾病的先兆。”“这些神经和精神疾病所以昂贵的金融和社会方面出现与物理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
Khan和Andrey Rzhetsky博士,Edna K. Papazian医学和人类遗传学教授,也是该论文的资深作者,使用了一个美国健康保险数据库,包含1.51亿人,其中有11年的住院和门诊神经精神疾病患者。他们将索赔的地质发生率与美国环境保护局(EPA)测量的87种潜在空气污染物进行了比较。与空气质量最好的县相比,空气质量最差的县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增加27%,重度抑郁症患者增加6%。研究小组还发现,土壤污染与人格障碍风险增加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
由于这些相关性似乎异常强,研究小组试图通过对另一个国家的数据应用这种方法来验证他们的发现。丹麦跟踪的环境质量指标范围比EPA小得多(略多于四分之一英里)。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小组与丹麦奥尔胡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分析了丹麦国民治疗登记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1979年至2002年间出生在丹麦的140万人。研究人员调查了丹麦成年人中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率,这些人在10岁之前居住在环境质量较差的地区。
研究小组发现,这些关联,尤其是对双相情感障碍的关联,与美国的情况相同:空气质量最差的县的关联增加了29%。利用这些更具体的丹麦数据,研究小组发现,儿童早期接触的环境与重度抑郁症的相关性甚至更强(增加了50%);精神分裂症患者(增加148%);与在空气质量最好的地区长大的人相比,有人格障碍的人(增加162%)要多。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一直怀疑遗传和神经化学因素在不同程度上相互作用,影响这些疾病的发病、严重程度和进展。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只发现了个体基因变异和神经精神疾病之间的适度关联:对于大多数常见的多态来说,疾病风险的增加很小,可能不到10%。这一事实促使Rzhetsky寻找其他可能触发或促成这种疾病机制的分子因素。Rzhetsky在过去20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各种神经精神疾病的遗传根源。
Khan、Rzhetsky和他们的团队在这个项目上工作了两年多,用额外的数学分析和数据源来增强他们的模型。尽管如此,他们的发现并非没有争议:该领域的其他研究人员指出,这种显著的相关性仍不能证实污染确实会引发疾病。Rzhetsky之前关于空气质量和哮喘之间关系的研究——使用了类似的方法——没有遇到来自期刊或更广泛的科学界的阻力。Rzhetsky补充说,在对暴露在污染环境中的动物进行的实验中,这些动物表现出认知障碍和类似抑郁症的行为症状。
虽然这项研究并没有解决空气污染的问题可能引发神经效应,大量的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表明,污染化学物质影响神经炎症通路和奠定了后来神经发育问题其中很多发生在童年的结束作为已经成年的孩子。
这项名为“环境污染与美国和丹麦精神疾病风险增加有关”的研究得到了利兹和肯特·道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诺德福斯克和DARPA大型机制项目的支持。另外作者还包括奥雷格尔Plana-Ripoll,苏茜Antonsen Jørgen布兰德,卡米拉Geels和奥尔胡斯大学的彼得森Carsten Bøcker汉娜Landecker加州大学的洛杉矶和帕特里克·沙利文的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来源:Medindia
此文系悬壶济世网原创整理,没有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