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尽管9-12个月大的婴儿是常规接种黄热病疫苗的主要对象,但婴儿接种黄热病疫苗的长期效果仍不明显。
新的研究表明,尽管在黄热病流行的国家,9-12个月大的婴儿是常规疫苗接种的主要目标,但初级黄热病疫苗对婴儿的长期效力仍然缺乏。

这种病毒攻击肝细胞,常常导致黄疸,而黄疸正是这种疾病得名的原因。25%至50%的病例出现严重出血,在出现症状后7至10天观察到高死亡率。
自2013年以来,世卫组织建议使用单剂疫苗进行终生保护。本建议是基于对成人和2岁以上儿童体内和体外长期疗效的证明。
在这方面,世卫组织建议对该年龄组接种疫苗所产生的免疫力的长期持久性进行研究。这项研究是由图卢兹Purpan病理生理学中心1043单元的Jose Enrique Mejia与柏林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的Cristina Domingo以及来自美国、加纳和马里的研究人员在Wellcome Trust的支持下共同完成的。
他们的研究证实,在大约9个月大时接种疫苗的儿童在几年后是否仍然受到保护。研究小组研究了两组人,一组来自马里(587名儿童),另一组来自加纳(436名儿童),他们在接种疫苗4周后测量了黄热病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几年后,他们又重复了这一测量,之前的研究结果使他们能够估计,超过0.5 IU/ml的维生素d水平应该可以保护儿童免受感染。
在马里队列中,接种疫苗4.5年后,只有一半儿童的抗体水平继续高于0.5 IU/ml。19.3%的人表现出可检测的抗体,但水平低于推荐阈值(<0.5 IU/ml)。因此,这些抗体的儿童血清阳性率为69.7%,而接种疫苗后仅为96.7%。
在加纳队列中,接种疫苗2.5年后,只有约30%的儿童继续受到感染保护,11.7%的儿童继续出现特异性抗体,但浓度较低(<0.5 IU/ml)。总而言之,39.4%的儿童在接种疫苗后被认为是血清阳性,而在接种疫苗后仅为72.7%。
无论疫苗效力这两组之间的差异,可以解释为民族和环境因素(城市/农村人口,季节性疫苗接种,饮食,接触其他传染性病原体,等等),在这两种情况下的结果显示大幅下降——几乎一半的保护性抗体水平在接种疫苗之后,并预测缺乏预防感染大量的孩子。
Mejia总结说:“在儿童和成年期间保持对病毒的免疫力是获得超过80%人口的疫苗覆盖率的基础,以预防流行的风险。”
来源:Medindia
此文系悬壶济世网原创整理,没有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