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抗抑郁药和其他精神药物可以改变肠道细菌的数量和组成。
根据研究小组在哥本哈根ECNP会议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抗抑郁药和其他精神药物会改变肠道细菌的数量和组成。

研究小组目前正在进行一项大规模的人类观察研究,旨在回答这些发现所提出的问题。
科学家们越来越多地发现,微生物群——消化系统中的细菌含量——对身体的其他功能有影响,反之亦然。一组爱尔兰科学家给7组大鼠(每组8只动物)正常或轻微升高的个体精神药物,包括锂、丙戊酸盐、抗抑郁药氟西汀(百忧解)和艾司西酞普兰。
经过4周的治疗,科学家们检测了肠道细菌——微生物群——看看这些药物有什么效果(实验细节见摘要)。
他们发现,一些药物持续增加了肠道中某些细菌的数量。例如,锂和丙戊酸盐(都用于双相情感障碍)增加了梭菌和其他细菌的数量。相比之下,抗抑郁药艾司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明显抑制了大肠杆菌等分离菌株的生长。
首席研究员索菲亚·库索托女士(科克大学学院)在描述这项研究时说:
“我们发现某些药物,包括情绪稳定剂锂和抗抑郁药氟西汀,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丰富度。虽然一些精神药物已经在体外环境中被研究过,这是第一个在动物模型中的证据。
这项工作有几个含义。首先,一些研究表明,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改变了微生物群的组成,因此精神药物可能对肠道微生物起作用,作为其作用机制的一部分。当然,这一点必须得到证明。例如,考虑到抗抑郁药物对一些人有效,但对另一些人无效,考虑微生物群可能会改变一个人对抗抑郁药物的反应。
另一方面,微生物靶向效应可能是与这些药物相关的副作用的原因。所有这些假设都必须在临床前模型和人类身上进行测试,这是我们的下一步。”
法国鲁昂大学的Serguei Fetissov教授评论说:
“这些早期数据很有趣,值得进一步研究。目前认为肠道细菌在抗抑郁药物的作用中起直接作用还为时过早,除非这项研究能在人类身上复制,而这正是作者现在希望做的。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对人体的代谢过程非常敏感,可以通过药物引起的大脑和其他器官的代谢变化而自然改变。
这里报道的一些变化,例如克氏菌增多,确实是有益的,但是药物引起的细菌组成变化对代谢和心理健康的总体意义需要进一步研究。
来源:Medindia
此文系悬壶济世网原创整理,没有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