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项研究发现,食用植物蛋白可以降低全因死亡的风险,专家强调健康的饮食、控制摄入量和锻炼。
一项研究发现,食用植物蛋白可以在18年内降低死亡风险。
研究人员写道:“我们的研究表明,植物蛋白可能对健康有益,用植物或鱼类蛋白替代红色和加工肉类蛋白可能会延长寿命。”
东京国家癌症中心的Sanjeev Budhathoki博士和日本公共卫生中心前瞻性研究小组的同事们于8月26日在《美国医学会内科杂志》的网站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高蛋白饮食,如旧石器时代饮食已经流行起来,一些短期研究似乎支持高蛋白饮食的健康益处。这些包括更多的减肥,保持瘦肌肉,甚至改善心血管风险因素,如胆固醇和血压。
但并不是所有的研究都支持这一观点。当人们摄入更多的蛋白质时,他们可能会减少饮食中的其他营养成分,比如植物纤维和全谷物。这进而可能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动物和植物来源的蛋白质在营养成分上也有所不同。
为了研究高蛋白饮食对死亡率的影响,研究人员从1995年1月到2016年12月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这项研究包括70,696名平均年龄为56岁的参与者。在基线时,参与者没有癌症、脑血管疾病或缺血性心脏病的病史。研究人员使用经过验证的食物频率问卷对饮食进行了评估,这些问卷询问了过去一年138种食品和饮料的消费情况。他们对来自日本的人的蛋白质摄入量进行了估算,而该研究正是在日本进行的。
研究人员根据年龄、性别、不同脂肪所提供的能量百分比、体重指数、吸烟、饮酒、体育活动、咖啡和绿茶的摄入量以及总卡路里摄入量(不包括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百分比)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调整。
在平均18年的随访中,12381名参与者死亡。
结果表明,食用动物蛋白与总死亡率或特定原因死亡率之间没有明确的联系。
然而,食用植物蛋白与较低的总死亡风险有显著关联(P = .01为趋势)。食用植物蛋白最多的个体与食用植物蛋白最少的个体相比,总死亡风险降低13%(危险比[HR] 0.87;95%置信区间[CI], 0.78 - 0.96, P = .01)。
在特定的医疗条件下,吃更多植物蛋白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低;P = .002代表趋势,但不是来自癌症(P = 0.59代表趋势)。
进一步分析,调整后的饮食质量,高血压,血脂异常,和2型糖尿病显示类似的结果。
从红肉中摄取3%的热量,用植物蛋白替代——从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大豆中摄取约260克或9盎司——可以降低全因死亡率(HR, 0.66;95% CI, 0.55 - 0.80),较低的癌症相关死亡率(HR, 0.61;95% CI, 0.45 - 0.82),降低心血管病相关死亡率(HR, 0.58;95% CI, 0.39 - 0.86)。
这意味着在15年内,全因死亡率估计绝对风险降低3.60% (95% CI, 2.10% - 4.86%),癌症相关死亡率估计绝对风险降低1.92% (95% CI, 0.87% - 2.71%),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率估计绝对风险降低1.16% (95% CI, 0.39% - 1.68%)。
同样,用植物蛋白替代加工肉类可以降低总死亡率(HR, 0.54;95% CI, 0.38 - 0.75)和较低的癌症相关死亡率(HR, 0.50;95% CI, 0.30 - 0.85)。同样地,15年的绝对风险估计将为全因死亡率的4.95% (95% CI, 2.62% - 6.65%)和癌症相关死亡率的2.45% (95% CI, 0.72% - 3.48%)。
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因此,结果只能显示出相关性,但不能证明食用植物蛋白可以降低死亡风险。此外,研究人员还对饮食摄入量进行了评估。生活方式、饮食和身体活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根据18年后的反应得出结论是值得怀疑的。最后,一些混杂因素可能会产生复杂的结果。例如,吃大量植物蛋白的人每天至少比吃大量动物蛋白的人少摄入300卡路里。虽然作者承认可能存在残留的混淆,但研究结果留下了悬而未决的问题。
“我们看到的结果是更高的能量摄入还是蛋白质?”Ayoob说。
这项研究是在日本进行的,结果可能不适用于美国。他补充说,美国人越来越熟悉植物蛋白,但与日本消费者相比,他们可能更喜欢加工过的版本。
然而,更大的问题可能是关于更健康的饮食:控制份量,吃瘦肉蛋白,避免加工食品,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拥有更健康的饮食对我和我的病人来说是双赢的。当人们得到适量的肉,他们就可以用更多的植物性食物填满盘子的其余部分,”同时也强调锻炼,阿尤布说。
“久坐的生活方式给改善健康的饮食因素带来了更多的负担。我们大多数人能做的最好的健康改善就是多运动,多运动。”
他总结道:“这样的研究可能会让消费者感到恐慌,因为它只是一个提醒,让所有蛋白质的部分保持真实。”
作者没有透露任何相关的财务关系。阿尤布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监督的牛肉专家项目进行了合作。
来源:Medscape
此文系悬壶济世网原创整理,没有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