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个人护理产品上使用纳米颗粒筛检,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以前人们认为防晒霜中的有毒化学物质可能无害。研究结果发表在《生物微流体学》杂志上。
在个人护理产品上使用纳米颗粒筛检,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以前人们认为防晒霜中的有毒化学物质可能无害。研究结果发表在《生物微流体学》杂志上。

由于纳米粒子的尺寸非常小,它们不具有相同的物理、化学、机械或光学特性,而相同的材料在更大的尺度上具有相同的物理、化学、机械或光学特性。这意味着,在更大范围内可能没有毒性的东西在更小范围内可能是有毒的,反之亦然。
的作者克雷格·普里斯特说,个人护理产品中含有的一种纳米材料可能会在体内停留好几个小时,暴露在空气、水分、光线、热量以及皮肤上的汗水、油脂和蜡中。这可以增强或减少毒性。
作者选择研究紫外线辐射是因为它的简单性,以及它在纳米粒子和外部压力(如阳光)之间的多参数研究中包含的可能性。
以往的纳米毒性筛选方法费时费力。微流控装置在纳米颗粒分析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成本低、样本量小、可控性好、重现性好等优点。
“纳米颗粒存在于许多产品中,而且差异很大。准确的大小、形状、材料和表面特性决定了一个粒子是安全的还是有害的,但是大量的特性组合意味着筛选是极其困难的。
科学家们在之前的研究基础上,测试了微流体对化学物质的筛选过程,如氰化钾、环己亚胺和化疗药物。使用微流体设备的一个主要优势是,它们能够以紧凑的微芯片格式使用小体积的样品进行多次测试。
普莱斯特说:“我们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加快微流体筛分芯片的发展,并及时为新纳米颗粒进入产品或环境前的标准化筛分奠定基础。”
这项研究有望加快个人消费品的毒性测试,并加强对纳米颗粒的安全性和监管。
来源:Medindia
此文系悬壶济世网原创整理,没有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