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在认知行为疗法中加入抗抑郁剂,与单纯的认知行为疗法相比,在减轻重度抑郁症青少年的症状方面并没有带来额外的好处。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在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BT)中加入抗抑郁药物,在减轻重度抑郁症青少年的症状方面,似乎并没有比单独使用CBT带来更多的好处。
研究人员对153名患有中度至重度重度抑郁症(MDD)的青少年(15至25岁)进行了为期12周的CBT联合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与CBT联合安慰剂的治疗。
他们没有发现在CBT中添加氟西汀和安慰剂能进一步减轻抑郁症状的证据,尽管探索性分析表明,添加药物可能对伴有焦虑症状的患者和老年青少年有帮助。
“这项试验的结果应该让临床医生更加谨慎,不要急于让抑郁的年轻人接受药物治疗,尤其是当他们没有给(CBT)治疗一个适当的机会时,”戴维说。
这项研究于7月29日在线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上。
不确定效益
戴维说,他“有动力进行这项研究,因为目前还不清楚抗抑郁药物对年轻人的益处。”
他说:“有充分的证据表明,CBT是有效的,应该作为一线治疗手段提供,但没有太多的证据支持同时开始服用抗抑郁药物的普遍做法,尤其是对患有相对严重抑郁症的年轻人。”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研究人员进行了青年抑郁症缓解联合治疗(yda - c)试验,随机分配153名年龄在15至25岁(平均[SD] 19.6[2.7]岁)的患者接受CBT加安慰剂(n = 77)或CBT加氟西汀(n = 76)治疗。
资格要求是“广泛的,旨在反映现实世界的特点”的年轻人出席临床中心。
参与者可以在试验期间服用苯二氮平类药物或苯二氮平类药物,但不能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或情绪稳定剂。
受试者被要求根据DSM-IV Axis 1疾患(SCID-IV)的结构化临床访谈诊断出MDD,蒙哥马利-阿斯伯格抑郁评分量表(MADRS)得分20分或更高,“表明抑郁症至少中度”。
过去或现在患有精神病、I型或II型双相情感障碍、怀孕、急性或不稳定的医疗疾病的患者被排除在外。
参与者开始时每天服用一粒20毫克的氟西汀胶囊或一粒安慰剂,如果在头四周后临床反应不足,有可能增加到每天服用40毫克的氟西汀(或两粒安慰剂)。
所有参与者每周接受50分钟的CBT治疗,并在基线、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进行评估。
主要的结果测量是12周时MADRS评分的变化,尽管其他测试的分数,包括快速抑郁症状清单[QIDS]和广泛性焦虑障碍7项量表[GAD7]也进行了评估。
次级分析分别检测了18岁以下和18岁以上的参与者的治疗反应。
年龄事项
大多数参与者都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并发焦虑症和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很高。
总的来说,参与者处于抑郁的早期阶段,40%的人经历了第一次抑郁发作。
基线时,CBT加安慰剂组和CBT加氟西汀组的参与者都有严重的抑郁症(平均[SD] MADRS评分分别为33.6[5.1]和32.2[5.6])。
两组参与者都有“高比例”的焦虑症共病(CBT加安慰剂组61%,CBT加氟西汀组64%)和过去一个月的自杀意念(CBT加安慰剂组71%,CBT加氟西汀组78%)。
CBT加氟西汀组与CBT加安慰剂组在第12周完成随访的人数略多(分别为84%和77%)。
两组参与者在12周后的MADRS评分均有所下降:- 13.7;CBT+安慰剂组95%置信区间为- 16.0 ~ - 11.4;−15.1;CBT+氟西汀组95% CI, - 17.4 ~ - 12.9。
在MADRS评分(- 1.4;95% CI, - 4.7 - 1.8;P = .39)。
同样,用QIDS (- 1.0;95% CI, - 2.7 - 0.7; P = .26)。
另一方面,与安慰剂组相比,CBT加氟西汀组(- 2.1;95% CI, - 3.9 - 0.3;P = .02点)。
缓解率(定义为MADRS评分≤7)在两组间无差异。
CBT加安慰剂组有5例自杀企图与CBT加氟西汀组有1例自杀企图;其他自杀行为在组间无显著差异。
在一项事后分析中,研究人员研究了年龄对治疗反应的影响,发现两组间的MADRS评分没有显著差异。
然而,在18岁及以上的患者中,CBT加氟西汀组与CBT加安慰剂组相比,在MADRS和QIDS评分上都有更大的降低。
同样,在18岁及以上的患者中,CBT加氟西汀组与CBT加安慰剂组相比,GAD7评分显著降低。
各年龄组的缓解率存在显著差异:在18岁以下的人群中,39%的CBT加安慰剂组患者缓解,而26%的CBT加氟西汀组患者缓解(优势比[OR] 0.6;95% CI, 0.1 - 2.3;P = 53)。
相比之下,在18岁及以上的参与者中,CBT加安慰剂组的缓解率为9%,而CBT加氟西汀组的缓解率为23% (OR, 3.2;95% CI, 0.8 - 14.8];P = .09点)只
戴维评论说:“我们有一些证据表明,在18岁及以上的参与者中,(在CBT中)添加氟西汀可以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主要是因为他们似乎从单独的CBT中获益较少。”
两步法流程
的强度研究是“心理疗法的组合相比加抗抑郁药物与心理治疗加安慰剂,”主席说,“就这样,你真的得到一个非常高水平的有效性从实验的角度来看,因为你有一个安慰剂,导致一个公正的评价。”
另一方面,他说:“这项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安慰剂并不是一种可以在临床实践中使用的真正治疗手段,也不等于没有治疗。”“从实验的角度来看,这项研究具有很强的内部有效性,而且在内部非常强大,具有说服力,但当你把结果暴露给现实时,你不能给安慰剂。”
然而,结合其他已有的数据和最近的评论,“人们可能会建议使用一种模式——也许是心理治疗——作为第一步,如果这不起作用,那么就转向药物治疗,而不是同时开始两种治疗,”Vitiello建议。
这意味着“两个步骤,而不是从一开始就用两种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他补充说。
该研究的作者指出,缓解率普遍较低,“这强调了对患有严重抑郁症的年轻人进行更有效治疗的必要性。”
这项研究由澳大利亚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委员会(NHMRC)资助。原始文章中列出了对个别研究人员的资助。戴维获得了来自大脑与行为基金会、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理事会、西蒙斯自闭症基金会、斯坦利医学研究所、礼来公司和ASBDD/Servier的资助;以及生物医药、营养保健和生物医药的实物支持。其他作者的披露列在原始文章中。Vitiello报告了来自Medice和Teva提交作品之外的个人费用。
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上。2019年7月29日在网上发布。抽象的,编辑
来源:Medscape
此文系悬壶济世网原创整理,没有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