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狼疮性肾炎的尿蛋白生物标志物在狼疮性肾炎的诊断、疾病活动监测和预后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样的存在……
狼疮性肾炎的尿蛋白生物标志物在狼疮性肾炎的诊断、疾病活动监测和预后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人员发现,尿液中这种蛋白质的存在令人惊讶,它们在功能上相互矛盾,其中一种蛋白质能促进血栓形成,另一种蛋白质能驱散血栓。

休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Chandra Mohan在《关节炎研究与治疗》中报告说,凝血蛋白,无论是促进血栓形成的凝血蛋白(促血栓形成蛋白)还是溶解血栓的凝血蛋白,在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尿液中都升高了。
"< " Mohan、Hugh Roy和Lillie Cranz Cullen捐赠的生物医学工程教授报告说,在检测的蛋白中,尿纤浆蛋白是肾功能和肾脏疾病状态最强的独立预测因子。
“尿液生物标志物代表了狼疮性肾炎早期诊断、疾病活动监测和治疗反应的有希望的候选指标。”新的活性LN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为临床监测该疾病打开了大门。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在身体攻击自己的组织和器官。这种疾病引起的炎症可以影响身体的许多不同部位,包括关节、皮肤、肾脏、血细胞、大脑和心脏。狼疮性肾炎是SLE最常见、最严重的临床表现之一,是导致SLE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新的免疫抑制药物和生物制剂已经改善了最近的SLE和LN生存率,但早期诊断和监测疾病暴发仍然是需要解决的挑战。肾活检仍然是诊断和预后LN的金标准,但它是侵入性的,不能用于常规监测疾病活动和治疗反应。正因如此,近年来出现了几项旨在筛选和识别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以早期诊断和监测SLE和LN的研究。
由于SLE和狼疮性肾炎患者有凝血系统紊乱的报道,并且SLE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Mohan的实验室检测了与凝血相关的尿蛋白。
在狼疮性肾炎患者的尿液中发现促血栓和溶栓蛋白的升高是出乎意料的。
莫汉说:“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两种蛋白质的存在时,我认为‘这不可能是正确的,所以让我们用更多的尿液样本和更好的检测方法来更详细地研究它。’”莫汉将这两种蛋白质的存在描述为“一场激烈的战争”。他说,如果其中一种起主导作用,就有一些药物可以在平衡状态下调节凝血,但当这两种过程都被同等上调时,平衡这一生物学过程在临床上就变得具有挑战性。
本研究的尿液样本取自113名LN患者,他们曾在2007年至2011年期间从UT西南医学中心的肾脏诊所招募。与莫汉合作进行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是执业肾病学家青玲、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霍普金斯狼疮中心主任米歇尔·a·佩特里以及达拉斯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内科肾病学教授拉梅什·萨克斯纳。
来源:Medindia
此文系悬壶济世网原创整理,没有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