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性别是影响个体营养能量代谢和癌症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不仅是在某些性别特异性癌症(如女性卵巢癌和男性的前列腺癌),而且在其他多种癌症上,男性和女性在发病率、侵袭性,预后和治疗反应上均存在显着的差异。现代肿瘤医学提出了精准医疗(precisionmedicine),更加要…
性别是影响个体营养能量代谢和癌症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不仅是在某些性别特异性癌症(如女性卵巢癌和男性的前列腺癌),而且在其他多种癌症上,男性和女性在发病率、侵袭性,预后和治疗反应上均存在显着的差异。现代肿瘤医学提出了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更加要求我们能够不断的区分不同人群的不同肿瘤,不能仅仅停留在组织器官(如胃癌、肠癌等)这样简单的分类上。
对于这样一个最明显区分肿瘤类别的因素,目前可观察到的差异分子仍然甚少。既往的研究曾经报道过一些性别相关的因素。例如,非小细胞肺癌女性患者的EGFR突变率升高可以使得女性患者疗效好,H3K27me3去甲基化酶UTX已被确定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性别特异的肿瘤抑制基因。然而,这些关于性别-癌症的研究仅限于个体单基因和单个癌种。更为重要的是,既往性别-癌症的队列均建立在简单统计上,没有能够排除偏倚和混杂因素的影响(如年龄、组织亚型、肿瘤分期等)。
为了解决男性和女性癌症患者之间分子水平的差异,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华人学者梁晗副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刘凌翔副教授等通过调查脑癌、甲状腺癌、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肾癌、膀胱癌和白血病等泛癌症,分析了数千样本数据,寻找了包括基因突变、拷贝变异、基因蛋白表达及DNA甲基化在内的特殊分子数据,并且研究很好的控制了诸如年龄、疾病阶段、种群、吸烟状况和肿瘤纯度等多个因素的混杂问题。
最终在分子水平上认识了性别对不同癌症的影响,发现了两个明显区分的组,一组表现出更广泛的性别偏倚的分子信号,而另一组表现出少量的性别受影响的基因。有趣的的是,前一组不同性别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明显不同。更为重要的是,53%的临床可用靶点基因(60 / 114)显示出了性别偏倚的信号。
研究者:“我们的研究帮助阐明了癌症中性别差异的分子基础,为未来开发出性别特异性的精准癌症药物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发现,因为当前许多癌症类型的男性和女性患者通常都是按相似方式接受治疗,没有明确地考虑他们的性别。就药物开发和实践来说,应对强性别效应群体给予特殊考虑。对于一个具有强性别偏倚标记物的治疗靶点,性别特异性的临床试验或许更有可能取得成功。由于一直以来未曾系统地调查过癌症预防与治疗性别差异这一基本问题,这一新信息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