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虽然我国脑血管病防治工作已初显成效,但脑卒中仍呈现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
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虽然我国脑血管病防治工作已初显成效,但脑卒中仍呈现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
4月17日,由中国卒中学会主办,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共同推进的“基层血管健康管理中心项目”在京正式启动。
会议由中国卒中学会全科医学与基层医疗分会主任委员王晨教授主持,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行政单位、学术团体约300名代表共同见证了项目的启动。
中国卒中学会常务副会长王拥军教授指出,基层是血管健康管理的主战场,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始终是卫生健康工作的重点领域。这部分工作也是支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2025)》的重要举措。
他介绍,“基层血管健康管理中心项目”将围绕以下三项重点任务进行:制定并推广基层血管健康管理的规范与流程,开展筛查、风险评估等活动识别高危患者并进行规范性的管理,组织开展血管健康相关培训项目。
项目以期通过实行标准化的血管健康管理规范与流程,形成覆盖全程的慢病管理体系,提升基层医生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管理水平,推进对患者血管健康的节点管理,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提高患者依从性,为健康中国2030助力。
中国卒中学会常务理事、郑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许予明教授和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黄代翔主任分别作为专家代表和基层代表进行发言。
许予明教授表示,作为卒中防控的一名工作人员,将积极参与到这个工作中,努力做好指南制定、规范化治疗和医师培训等工作,促进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体系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
黄代翔主任表示将积极参与到“基层血管健康管理中心”建设工作中来,把危险因素控制、疾病救治能力提升等工作做实做细,切实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管理能力和管理效果。
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杜雪平会长在发言中指出,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在基层提升服务能力,才能更杜雪平会长好地为老百姓服务,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杜雪平会长强调,全科医生一定要踏踏实实做好心脑血管防治工作,做好全方位的血管健康管理工作,全科医师分会也将配合此项目,更好的搭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推进全科医生队伍建设。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于晓松教授表示,全科医生的主要工作场所在基层,全科医生的能力提升对提高整个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非常重要。健康管理和慢病管理是全科医生的核心任务和主要职责,也是履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这些工作,既能很好地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有助于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聂春雷司长对“基层血管健康管理中心项目”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并希望中国卒中学会联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会的专业技术优势,把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治结合的工作特点,突出适宜技术和实践技能,确保项目取得实效,助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在启动仪式后,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医疗管理处陈凯处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来自北京天坛医院康复科的徐光青教授对基层血管健康和康复治疗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中国卒中学会全科医学与基层医疗分会副主委张亚清教授和中国卒中学会基层血管健康项目办公室、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办公室张弗盈主任分别对项目具体情况和申报流程、申报标准进行了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