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口服胰岛素的百年探索或将交出满意的答卷。一家中国公司近期的动作,可能让关于口服胰岛素的讨论迎来历史性节点:近日,合肥天麦生物和以色列Oramed医药公司共同宣布,胰岛素领域的划时代新药——口服胰岛素胶囊(ORMD-0801)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即将展开中…
口服胰岛素的百年探索或将交出满意的答卷。一家中国公司近期的动作,可能让关于口服胰岛素的讨论迎来历史性节点:近日,合肥天麦生物和以色列Oramed医药公司共同宣布,胰岛素领域的划时代新药——口服胰岛素胶囊(ORMD-0801)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即将展开中国地区临床试验。这意味着,口服胰岛素,或将正式与广大中国糖尿病患者见面。
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超过1亿,且2/3的人还没有被诊断。长久以来,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后期用药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中后期的必须用药、不可替代,但世界各国临床上胰岛素的给药方式均为注射液形式。长期频繁的皮下注射给患者带来身心双重的痛苦,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即患者按医嘱服药和治疗的配合程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教授告诉搜狐健康,作为全新的给药途径,口服胰岛素的方式一直备受关注。
首先,口服胰岛素的出现有助于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波动,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对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大有帮助,对于糖尿病治疗策略有着积极的影响。
其次,本次口服胰岛素胶囊以中国人群代谢为标准的临床研究,更加符合国人需求,要加快该产品在中国的临床进程,使其尽早地造福于中国的糖尿病患者。
另外,引进治疗糖尿病的全球最新的给药途径药物,也有助于提升中国治疗糖尿病的水平。口服胰岛素胶囊在中国与美国同步进行临床试验,使得这一创新药物在中国的进程与国际接轨,大大加速新药在中国的上市并进入临床的时间,符合国家关于加快创新药物研发及产业化的政策,这将使得中国患者尽早使用到国际最新科技的医药产品,改善疾病状况。
但是,口服胰岛素作为蛋白质口服给药需要克服的技术难点不少,除了要克服消化系统对蛋白质和多肽的降解作用外,还要解决蛋白质如何通过消化系统到达作用靶点及药物吸收的个体差异性等问题。
宁光院士介绍,“不同于胰岛素注射治疗,口服胰岛素胶囊模拟了人体生理分泌胰岛素后的路径。口服胰岛素胶囊是肠溶包衣胶囊,不在胃中崩解,而是在小肠崩解、可以在特殊药物成分的帮助下穿过肠壁吸收入血,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减轻糖尿病患者的注射痛苦,增加依从性。”
而以色列Oramed医药公司基于“蛋白质口服给药”专利技术开发的口服胰岛素胶囊,已在美国、以色列、南非等多地完成多例人体临床试验。
口服胰岛素离临床应用还有多远?
“在药审改革以后,审批流程加速,使得这个药可以和美国的三期临床试验同步进行,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宁光说。本次口服胰岛素胶囊是以中国人群代谢为标准的临床研究,将更加符合国人需求。同时,口服胰岛素胶囊在中国与美国同步进行临床试验,使得这一创新药物在中国的进程与国际接轨,大大加速新药在中国的上市并进入临床的时间,将使得中国患者尽早使用到国际最新科技的医药产品,改善疾病状况。
关于具体的时间和日程安排,宁光教授透露,这次口服胰岛素项目在国内的临床研究分三个阶段,第一个要做一期临床,即上市前临床研究,已经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在总的上市前研究中首先要做一个相当于一期临床的试验,也就是做药效和药代动力学的试验。第二个阶段要做一个小的桥接试验,然后再到三期临床,前两个阶段在瑞金医院进行,三期临床的时候会扩大到其他医院。
口服胰岛素生产也将国产化
一直以来,全球胰岛素市场均由欧美企业主导,中国胰岛素市场也以进口药物为主。此次口服胰岛素胶囊(ORMD-0801)进入中国临床,同时也在合肥的生命科技园区内完成国产化。
天麦生物董事长高小明介绍,天麦生物已对整个口服胰岛素胶囊生产技术完成了引进、吸收与转化,进行了全产业链的技术整合。具体包括整合了软胶囊制造、包衣、包装、放行检验等整个口服胰岛素生产技术。“我们已经按照欧盟和中国GMP标准建造了两个车间——胶囊车间和SBTI(胰蛋白酶抑制剂)车间,实现了口服胰岛素胶囊从原料到成品全过程的自主生产。同时,我们也将建造符合美国FDA和欧盟标准的8亿粒胶囊规模的II期生产厂房,并加快推进口服胰岛素胶囊的商业化进程,为广大糖尿病患者提供有效、安全、使用更为方便的用药选择。”
2016年,全球胰岛素市场规模已超过300亿美元,且呈持续增长态势。口服胰岛素进入中国糖尿病市场后,市场想象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