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在临床试验中,某些癌症药物通过非靶标作用而不是与它们的分子靶标相互作用来杀死肿瘤细胞。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在临床试验中,某些癌症药物通过非靶标效应而不是与它们的分子靶标相互作用来杀死肿瘤细胞。

大多数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进行测试的癌症药物从未获得FDA的批准,这主要是因为这些药物对人体毒性太大或不起作用。然而,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这么多候选人会遇到这些问题。
Ann Lin和同事之前发现,小分子OTS167通过抑制其指定靶点以外的蛋白质杀死癌细胞。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了其他10种针对6种蛋白质中的一种的癌症药物的作用机制,这些蛋白质在180多份出版物中被报道对癌细胞的存活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的药物已经在至少29个不同的临床试验中使用,涉及总共超过1000名患者,其中包括正在对多发性骨髓瘤进行测试的著名候选药物citarinostat和ricolinostat。
与之前基于RNA沉默的报道相反,这些药物并没有通过抑制靶蛋白来杀死癌细胞。
相反,药物通过靶外机制诱导细胞死亡;例如,作者发现候选药物OTS964(旨在靶向PBK酶)的真正靶点是另一种名为CDK11的酶。Lin等人认为,有必要在临床前试验中采用更严格的遗传学方法来验证未来候选药物是否如预期的那样有效。
来源:Medindia
此文系悬壶济世网原创整理,没有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