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与冠状动脉疾病相关的死亡和心力衰竭相比,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质量升高)是一个更强的预测因子。
发表在《放射学》(Radiology)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质量升高)比冠状动脉钙分数更能预测冠状动脉疾病相关的死亡和心力衰竭。

在这项由Nadine Kawel-Boehm医学博士领导的研究中一组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资助的多种族动脉粥样硬化研究(MESA)中收集的数据。MESA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多中心研究,研究对象是6,814名年龄在45-84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他们都没有已知的心脏病。
根据Kawel-Boehm博士的研究,很少有关于预测不同种族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长期风险的研究,这些患者经mri诊断为左心室肥厚(LV),一种心脏主泵室肌肉质量增加的状态。
她说:“以前的研究使用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这两种方法对诊断左室肥厚的敏感性较低,通常只随访患者几年。”“MESA研究使用了MRI,这是量化LV肿块的黄金标准,并进行了15年的长期随访。”
研究人员在MESA研究中研究了社区中其他健康的个体。4988名MESA参与者在2000年至2002年间接受了心脏MRI基线检查,并参与了超过15年的随访。MRI示研究组247例患者左室肥厚。
所有参与者在基线时的平均年龄为62岁,其中52%为女性。39%是白人,13%是亚洲人,26%是非裔美国人,22%是西班牙裔。
在15年的随访中,研究小组发现290名患者有明显的冠心病(CHD)事件,包括207例心肌梗死或心脏病发作,以及95例冠心病死亡。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57例,心力衰竭215例。
根据分析,22%的研究参与者有明显的左室肥厚,而没有左室肥厚的参与者只有6%。
左室肥厚患者的冠状动脉疾病相关死亡风险是无左室肥厚患者的4.3倍。冠状动脉和非冠状动脉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比CT扫描冠状动脉钙化评分的关系更密切。
Kawel-Boehm博士说:“与CT广泛使用的冠状动脉钙相比,LV肿块的升高在治疗过程中可能是可逆的,而CT测量的是一种医学治疗中尚未发现的情况。”
卡维尔-伯姆博士说,由于长期的跟踪研究,研究人员能够确定,患有LV肥大的参与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开始增加,尤其是在五年后。
她说:“我们的研究结果为定期随访和管理左心室肥厚患者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和动力。”“在某些情况下,通过成像量化的LV肿块可能比高钙值更重要。”
来源:Medindia
此文系悬壶济世网原创整理,没有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