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济世网 > 糖尿病 > 详细内容

一次扎针就能测半个月的血糖,方法在这里!

摘要

‍ ‍  ‍  ‍  ‍  ‍笔者在工作中常听到糖尿病患者吐槽:厌倦了每天扎N次手指测血糖,想要更简便;朋友聚会、外出旅行时不得不随身携带血糖仪,麻烦又尴尬;苦苦期待科技进步,打破这一窘境……

        笔者在工作中常听到糖尿病患者吐槽:

        厌倦了每天扎N次手指测血糖,想要更简便;

        朋友聚会、外出旅行时不得不随身携带血糖仪,麻烦又尴尬;

        苦苦期待科技进步,打破这一窘境……

        以上可能是不少患者朋友们的心声,临床医生也一直致力于为广大患者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办法早就有了:

        笔者有次上网查资料,却偶然看到美国总统川普和英国首相梅姨的这张照片,纳尼?!梅姨胳膊上的小圆片是个什么东东?

        一番查询下来才知,原来梅姨不仅是铁腕政治家、政坛时尚icon,还是一位1型糖尿病患者。她上臂背侧佩戴的是动态血糖监测仪,只需佩戴一次,就可以连续监测梅姨14天中每时每刻的血糖变化,无需每天扎手指测血糖。

        笔者这才发现,原来科技已经这么发达了,再一查梅姨同款动态血糖仪中国市场售价人民币不足2000元,咬咬牙,Buy it,研究之,黑科技走起!!这样跟患者朋友也有的交流不是~

        然而,就像男生把心爱的女神娶回家后,在柴米油盐的日常中也偶尔免不了失望;有些糖尿病患者把心心念念的动态血糖仪带回家后,发现高科技没有想象中的好用。是女神不够完美,还是动态血糖仪华而不实?错!!!是你的打开方式不对。

        废话不多说,我们来举个栗子:

        病例

        患者胡先生,54岁,因近3个月来血糖反复波动就诊。

        患者确诊2型糖尿病13年,高血压5年,自测空腹血糖波动于4~9mmol/L,餐后血糖波动于8~16mmol/L。现使用甘精胰岛素,睡前8个单位;盐酸二甲双胍片 0.5g/次,Bid;格列美脲1mg/次,Qd。

        患者家属表示,俩人平时对健康关注度很高,一直采用传统指尖采血血糖仪为患者测血糖的同时,近段时间还采用了动态血糖仪。患者展示了2018年10月21日的动态血糖图谱以及两种仪器测量血糖值的对比表格如下:

        这样的结果让患者抓狂:两种仪器测出来没有一次数值是一模一样的,到底该相信哪个?动态血糖仪是不是根本不准?

        可见,广大患者对动态血糖监测误解很深,并不清楚怎么正确利用它、它适宜监测的人群及正确的读数方法是什么,甚至部分临床医生也对这项技术不够了解。

        So~ 让我们来破除这些误会,从此和高科技“好好说话”。

        动态血糖仪究竟是个啥?

        动态血糖仪的本质是组织间液血糖传感器,将直径小于0.4毫米的传感器金属探头插入皮肤下方5毫米处,感知细胞外侧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初次佩戴时需避开疤痕、外伤部位,将其贴附在上臂背侧,一次佩戴即可连续使用14天。使用期间正常运动,淋浴等活动均不会对血糖测量值产生影响。

        动态测血糖结果与传统指尖采血有何不同?

        用普通的测血糖方法,即使每天测7次手指血,仍然会错过未检测期间的高血糖和低血糖信息,且无法检测入睡后的夜间血糖,更不要说患者们的指尖每天被摧残得跟筛子一样……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就不一样了,每1分钟自动检测一次组织间液葡萄糖,每15分钟自动存储一次葡萄糖数值,可得出14天内完整的血糖变化曲线。

        哪些人不适合佩戴动态血糖仪?

        当然,再好的东西也有不适用的人群。以下几类患者不推荐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Tips

        1. 年龄>65岁者。年龄较大的患者皮肤松弛,插入皮肤下5毫米深度很难到达组织间液,容易造成测量偏差;

        2. 对贴胶过敏者。动态血糖仪使用贴胶固定于上臂,因此对少数粘胶类过敏的患者来说不太友好;

        3. 近期有行X线、CT、磁共振检查计划者。上述检查会干扰动态血糖仪内部传感器硬件正常运转,检查期间不宜佩戴。

        读者朋友们现在大概了解梅姨胳膊上的小圆片是什么了吧!可能有的患者还会有疑问:为什么我自己戴上,总感觉测量值比我平时的血糖值要低呢?

        敲黑板!重点来啦!!!

        为什么动态血糖值会低于指尖血糖值?

        例如,很多来医院的患者朋友问笔者,为什么餐后指尖血糖读数8.3mmol/L,动态血糖仪读数却只有6.7mmol/L,到底该相信哪个?

        需知:指尖血糖测的是静脉血中的葡萄糖水平(blood glucose),简称BG;动态血糖传感器测的是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水平(sensor glucose),简称SG。

        巴特,BG≠SG。

        大多数时间全血中和组织间液葡萄糖水平相似。但当葡萄糖水平快速变化时,如餐后、使用胰岛素后或运动后,二者就不同了,这种变化速率间的差异称为滞后。

        为了更形象地理解“滞后”概念,我们来一起坐一次火车,穿梭于全血和组织间液之间,感受体内不同部位葡萄糖水平的变化情况吧~

        将血糖和组织间液葡萄糖想象为火车,血糖BG和传感器葡萄糖SG都是火车的一部分。当碳水化合物被消化后,葡萄糖首先吸收进入血液,然后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组织间液,所以血糖BG为车头,传感器葡萄糖SG是车尾,SG始终滞后于BG。

        当火车沿着平坦的平原行驶时,葡萄糖水平波动较小,BG和SG读数将非常接近,当然也很少完全一样。

        现在将进食后葡萄糖水平的上升趋势想象为火车上坡,随着火车开始爬坡,可以看到,车头BG水平领先于车尾SG水平。

        注射胰岛素后或运动后,体内葡萄糖出现下降趋势即火车下坡,车头血糖BG再次率先发生变化,低于车尾血糖SG。

        所以餐后、使用胰岛素后、运动后,需牢记几件重要的事情:当葡萄糖水平基本稳定时,预计BG和SG读数间的差异较小;但当葡萄糖水平快速变化时,预计BG和SG读数间的差异较大。

        (动态血糖仪的内心OS:你们说我和指尖血糖读数不一致,就说我测得不准,这个锅我可不背——因为我们测量的对象压根就不同呀!)

        动态血糖仪的正确读数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时,不应只关注任意时间点的葡萄糖读数,而应该关注其变化趋势。

        (没有一位内分泌科大夫会仅凭几个孤立的血糖值做出判断,所以也请广大患者不要对个别血糖值过分纠结。)

        正确的做法是了解自己的血糖变化趋势,在高血糖和低血糖出现时及时干预,相应调整胰岛素或口服药用量。同时,因为有了14天的图谱,我们就能知道自己每天、每餐的血糖变化规律,有助于构建最适合自己的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

        Congratulations! 现在的你才终于真正读懂了动态血糖仪,请戴着它翩翩起舞吧!

分享: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有强烈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