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美国感染艾滋病毒的成年人的预期寿命大幅上升,但患者仍死于与艾滋病毒相关的原因,而非与年龄相关的疾病。
自上世纪80年代初艾滋病艾滋病艾滋病艾滋病爆发以来,美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成年人的预期寿命大幅上升。但是,研究人员报告说,患者仍然死于艾滋病相关的原因,而不是普通人群受到的与年龄相关的疾病。
在死亡证明上,直接的死亡原因通常被列为与心脏有关,然而,对1984年至2016年在纽约市贝尔维尤医院(Bellevue Hospital)进行的尸检进行的回顾性研究表明,在上世纪80年代定义为艾滋病的机会性感染,仍然是艾滋病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
纽约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系的Sobia Nizami医学博士写道,2012年至2016年,感染占死亡人数的86%。
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病理学副教授、长岛纽约大学温斯洛普医院病理学副院长、医学博士艾米·v·拉普基维茨说,研究结果强调了对这一人群进行尸检以优化治疗的必要性。
这项研究于8月28日在线发表在《病理学和实验医学档案》上。
尽管有了现代的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艾滋病毒感染者仍然容易受到一系列典型的机会性感染,以及广泛感染人群的病原体的攻击。
作者还发现,艾滋病毒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这可能是由于现代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副作用。从1988年到1991年,21%在医院中心进行尸检的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2008年至2011年,这一比例上升至54% (P<0.05)。措施)。< p="">
拉普基维茨说:“我们原以为会有更多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比如心肌梗死,但实际上,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更为明显,即使是那些年纪较轻、死于感染的病人。”“艾滋病毒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结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更致命。”
其他趋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死亡率趋势,作者研究了252名1984年至2016年在贝尔维尤进行尸检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数据。总体而言,86%的患者为男性。
平均死亡年龄从1984年的35±7岁(7例)增加到2010年的54±7岁(5例)。
然而,2011年之后,平均死亡年龄降到了生命的第三或第四个十年。病理结果提示细菌性感染合并丙型肝炎肝硬化。尼扎米及其同事写道:“这反映了一个事实,尽管艾滋病毒治疗总体上取得了进展,但一些年轻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在获得治疗方面仍然存在差距,即使在2016年,他们也容易因丙型肝炎肝硬化、败血症和死亡而导致肝功能衰竭。”
从1984年到1987年,47%接受尸检的病人是白人,但在整个研究期间,大多数是西班牙裔(39%)或非洲裔(29.8%)。
定义艾滋病的机会性感染比例从研究的前3年(1984 - 1987)的79%下降到2008 - 2011年的40%和2012 - 2016年的28% (P = .04)。相比之下,非艾滋病定义感染从1984 - 1987年的37%上升到2008 - 2011年的73%和2012 - 2016年的57% (P = .001)。这些感染包括菌血症、心内膜炎、肺炎、结核分枝杆菌、丙型肝炎和艰难梭菌感染。大多数患者有多重感染。丙型肝炎共发生15例;2014年至2016年进行尸检的4名患者中,有3人死于丙型肝炎肝硬化。
在研究期间,卡波西肉瘤(Kaposi sarcoma)和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等典型的定义艾滋病的癌症的发病率没有显著变化。
尸检率下降
在整个研究期间,与艾滋病毒相关死亡的尸检数量有所下降。在1984年至1995年期间,在广泛采用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之前,平均每年对艾滋病毒感染者进行13次尸检。在那之后,年平均水平下降到4.5,这可能是收集因果信息的一个障碍。Rapkiewicz说,尸检是确定这些病人死因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将有助于指导医生更好地治疗这些病人。
作者没有透露任何相关的财务关系。
Arch病原体实验室医学。2019年8月28日在线出版。摘要
来源:Medscape
此文系悬壶济世网原创整理,没有授权,请勿转载!